新闻资讯

产业园区的巨大变革,开始了…

发布时间:2022-10-28 阅读量:281
对于产业园整个行业来说,公募REITs是一个新的里程碑。REITs的发行,给所有懂运营、懂资产的人提供了一个通路,它解决了园区最后退出过程中最后一步的问题,REITs会形成全国产业园区资产交易的一个新的市场。

国资、资本方、产业龙头企业、地方非高周转开发商、基金方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势力,特别是基金方,未来可能会诞生中国版的黑石,因为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团队能够做到把一个物业从空置做到满足REITs发行的条件。

可以说,REITs越来越火了,关注REITs的人,这几个问题,大家想必想要了解:
1、公募REITs的发行,使得产业园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?
2、产业园区如何做,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?
3、都说运营重要,REITs和产业园区如何协同,才能发挥出运营的最大价值?



REITs带来的最大的变化
是行业回归了本质

随着公募REITs的发行,产业园区整个行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最根本的是回归到行业的本质,产业及园区,产业是内容,园区是载体。

在专业化园区的运营、产业组织、产业生态的搭建以及在产业链的有效组织过程中,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总之,要沿着专业的方向做深,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。

产业园区发展历程从原来的土地、产业后面慢慢变成房地产的态势,现在更多是要回归产业,公募REITs出来之后,无疑将加快这一进程。

当下我们强调“内循环”,或者基建的适度超前,国资国企肩负重大责任,要做基建任务,但是钱从哪里来?公募REITs将提供很大的帮助。

一、REITs的发行,打通了产业园区业务“投募管退”全价值链

原先做园区,就是大投入、长周期,在投资回报方面没有一个出口。REITs提供了一个通道,打通之后为未来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

REITs的退出是运营能力非常重要的表现,因为REITs要有回报,要不断通过运营能力的提升达到资产回报的要求。

再就是,有进有退。有的资产达不到要求,如果未来能把REITs当成一个通道去做,则能解决长足发展的问题,但在前期选择资产标的时,一定要做好判断。

二、REITs出台之后,对于产业园区运营商而言,要从多种角度看待

从投募管退的角度来看,产业园区从一开始的重资产持有,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,对今后上市估值是非常大的影响。

再就是,投资回报期明显缩短,原来是13-18年,这是普遍的周期。有了REITs之后投资模式会发生变化,也会促使园区运营方在产品的研究、产业的服务两条线上花更多的功夫。

原来盖房子的资产负债表比较高的企业有一个解套的机会,把负债变成证券化,改善报表。从这个角度对园区可能是有一定的好处,方便更多的资本进入行业。

换个角度看,REITs现在太火了,资本、基金、地产商、产业勾地各种渠道都涌了过来,运营商要用谨慎的眼光看待。

REITs本身和产业发展服务是矛盾的,从产业发展来看,它需要被扶持、被孵化,资本不能以急功近利的视角来去大规模进行产业化。

总之,要做好运营,提高资产回报,将是核心竞争力。资本和产业或者资本和客户哪种优先,是摆在企业面前最重要的价值观,运营商还是要优先服务好客户,得客户者得天下。

三、给行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

REITs给行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及运营模式,而不能仅把REITs看作融资工具。因为大部分国企融资成本本来就很低,不会超过4个点,资产负债率也不超过40%。

而且从运营模式变化来看,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融资产品,会有派息率及资产折价的问题。特别是资产折价,比如某公司2008年起步的孵化器项目,最终估值偏低,不是因为资产不好,而是资产土地性质不一样,创新型用地比工业用地多了4亿的成本。

有了REITs以后,能够加快资产的周转率,从13-18年的回报期变成5-6年投资回收期,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更多自有资金开发更多项目。但是,这也要求运营商一定要在自身能力上进行提升,对于整个园区的产业生态的打造。




未来
产业园区要做到“五个新”

摆在国资国企面前的机会很多,而要抓住机会,做到这“五个新”很有必要。

第一,新的盈利模式。对产业园区来说,未来要思考新的盈利模式,有哪些新的收入来源。

产业园区盈利模式不外乎这些,很多平台公司做土地整备、卖地、开发。某央企的发展过程就是典型的从片区到土地。以前的产业核心是地产,是销售逻辑,但是现在不行了。

租赁收益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益,在公募REITs营收占比占了大头。

产业服务,是否能达到20%及以上的营收比例。做得好的园区在产业服务上做得很不错,甚至提炼出很多标准产品。

还有做政府补贴的,未来政府补贴会换一种方式,会补贴到企业,因为政府的作用是招商引资,把企业引进来,但是企业要市场化运作。

另外还有资本收益,从房东做到股东。深圳湾科技深投控做投资孵化的同时,园区通过大数据知道企业运作的情况,极大限度规避投资相关风险包括后续的跟进。

有了公募REITs之后,产业园区还有来自资产的增值收益。已经有很多园区把以开发销售为主体的价值链慢慢渗透到后端,看重资产核心增值。

第二,新的算账逻辑。未来的公募REITs不再是散售,也不再是纯自持,可以上市交易。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考核逻辑,就行不通了。

算账逻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业估值溢价。招商蛇口发行公募REITs,通过公募REITs重新估值定价,推出25.28亿。真正持有型算法是收益算法,资产能够产生多少现金流。

另外,要有实现短期现金流平衡的手段,这也是一种算账逻辑。

第三,新的资产估值逻辑。假设一个园区投了20亿,当成一个10年的理财产品,10年内20亿变成30亿,多了10亿,这个投资回报率还不错。这20亿沉淀在园区资产上,通过10年的运营,资产在不断升值,这是注重运营之后的估值溢价。

这个逻辑没有公募REITs之前或者不使用资产证券化,仅用散售的方式实现不了。

租金收入覆盖贷款利息和运营成本。做产业园区尤其重资产最适合国央企做,因为国央企资金成本低。比如某央企基准利率下浮了两三个点,在资金成本上就有优势。核心租金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租金折射出来的资产估值溢价。

产业园区资本化率一般是4.5%,就算是5%,相当于利润/5%,假设这个项目通过运营服务,不管提高租金、减少空置率,还是降低成本,每年能多一两千万租金收入或者额外综合服务收入,多出来的资产溢价就是运营服务能力带来的溢价。

这对于收入、成本控制要求非常高,有了公募REITs之后,不仅仅是包括产业园区,保障刚需房、基础能力都一样。

第四,新的核心能力。包括资本运作、投资、精细化运营管理等能力。目前公募REITs核心主体在基金,所有风险、管控指标都挂在基金负责人头上,做公募REITs需要复合型人才。

第五,在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能力下,未来竞争的就是企业间组织能力的差异。

租期方面,会涉及具体做项目运营和集团做资产管理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