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把控商业的运营战略,实现从A到B

发布时间:2022-09-16 阅读量:336

有时候,细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,它们蕴含着商业运营的基本逻辑。

 


有一次,我在南京开会,白天忙,晚上又忙,第二天要赶飞机,为了防止第二天夜里到宾馆没有48小时核酸报告,23点的时候准备打车去往24小时核酸采集点。先用“高德地图”进行打车下单,在我想象中,高德是一个综合平台,可以对接二十多家打车平台,应该很快,但,结果是15分钟没有一辆车接单。

 




我回酒店前台问服务人员,服务人员让我用“滴滴”试试。我改用“滴滴”下单,结果2分钟,车就到了我身边。



第二天在呼和浩特下飞机,提前预约了接机订单。接我的司机很健谈,他告诉我,内蒙古没人用滴滴,都用高德,在内蒙古,“高德”可以对接十几家打车平台。我预约的接机订单,他也是通过“高德”获得。

 


两个地区,不同的平台,各占不同的优势。为什么?

 


我们找找蛛丝马迹,深挖一下这个商业现象背后的逻辑。





1、深耕领域不同 




“滴滴”在刚刚创立初期,为了让司机和乘客知道这个打车平台,用大量资金对司机和乘客进行用车奖励。为了投资效益最大化,这些奖励政策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实施。

 


在人口密集型城市,“滴滴出行”做成了一哥。在我们的记忆中,“高德”一直做导航,深耕自己的地图精确度、导航便捷度。在全国,“高德地图”成为汽车导航屏装机量一哥。

 


智能手机出现之后,多数人也选择了“高德地图”做自己的导航工具。






2、运营方式不同





我们来对比一下,两个平台的运营方式。

 


“滴滴出行”是第三方平台,让司机、乘客快捷方便地找到对方,并通过一些机制保证司机和乘客之间的服务与交易,安全而有质量地完成。


 

“高德地图”利用自己导航的优势,把自己做成第三方平台的平台,成为一个第三方平台的综合体。也可以叫第四方平台。


 

“滴滴出行”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吸引大量的粉丝,把“打车”这个细分市场在人口密集型城市做成极致。


 

“高德地图”在导航这个领域进行深耕,用免费服务的方式,聚集忠实粉丝,打车服务成为粉丝的顺势选择。

 


在今天互联网+的时代,平台的运作模式都是先获取流量,然后经营存量。但,获取流量的成本,越来越高。接下来,我们再思考,它们的流量究竟从哪里来?运营的战略是什么?





3、分析市场,找到优势





包括“滴滴、曹操、T3、首约……”等越来越多的打车平台,今天它们的经营步履维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