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产业互联网“缺”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2-04-01 阅读量:434

产业互联网缺数据的搬运工,20多年前就立志做一个数据农民工,做数据搬运工不容易,被主流文化瞧不起,是产业边缘产业,边缘人,还好我脸皮厚,做好数据搬运工也不简单,没有脸,也没几个钱赚,只是活着罢了,但这是产业的基础,没有我们这些数据民工谈不上数据产业,所以我们还不得不来说这个事,对产业有担当的人给一个有意义的提示,数据农民工必不可少,未来来随着产业对数据质理的全面重视,数据民工的价值还是要回归的。


1、坐好数据识别的冷板凳。

想做好数据搬运工,先要认识数据吧,要知道在数据产业的草莽期,数据类型与格式千差万别,是数据世界的春秋战国时代,想把这些数据麻麻整齐本身没有3-5年产业理解的硬工夫,你都不认识,举消防6大块中的消防设施,又是消防设施的5分之1,过去10多年解析火灾报警控制器协议其中200多个品牌,140多个品牌都成僵尸了,其中1000多个型号,上万种协议,10年也还算是活下来,最后也就是扒拉几个铜板,屁股还没有捂热又是下一个数据项目了,坐着,坐着,冷板凳都没的坐了,只能扎马步了,这比坐冷板登要求又更高了,马步扎好了,也是绝学,不是有凌波微步吗,哈哈哈,这是产业深入后的必然结果。


2、控制好自己登堂入室的小冲动。

看看业主合同百万,千万的,搬数据的民工才赚几个铜板钱,数据价值没有体现在商业上数据的质量就没有提高的必要性,能验收就好了,这心里说不冲动是假的,就像看见性感美女如果不心动,那不是男人,至少不是正常男人,但我们自己也要看看自己的货色,不要天鹅肉没吃上,自己的蛤蟆皮少了一层,命都没了,其中对产业的想像力,不是每一个数据搬运工可以想像的,这不是一个文化属性,当然如果是体验数据生活那是另外一回事,不是说做搬运工低人一等,不存在,老子在做数据民工时,还“三不”伺候呢(三不合作),一天只做三碗混沌,想吃排队去(只是交了5000元考试费,考试合格才有资格一起吃混沌),这也是对混沌与吃客的相互尊重,每一个人,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已的生态位,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,苦恼谁都有,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天敌,法人也是一个社会生物,谁也都逃不了。这不是消极的认命,这是主动的选择,知道自己是谁,做更好的自己,其它谁都不是。


3、立志做好配角,一辈子都不能是一个应用的主角。这不是认命,这是我们的主动选择。

数据就是数据,只有你把采集对象属性运输数据方法搞清楚了,这就很不得了了,数据采集管理,就是数据社会的居委会,你就最小的数据社会单元了,这屁大的官都不是,你说大吧,这是数据最基本的责任技术表达单元,没有咱们数据世界一天也玩不起来,咱们就是数据经济的基础设施,要坚守数据质量,数据完整性,数据实时性的基本要求,这是数据经济大厦基石。

没有哪个大树的基因不要想做数据产品,可千万不要把豆牙当成参天大树养着,再养也是一个大豆牙,

最后大树做不成,豆芽都做不好了。

时间与空间有限,做好一个数据民工,还是有很多基础条件的,如:对数据权的理解,数据管理与计量技术,数据商业属性等,下次再聊吧。

小结:

未来农民工缺是一个常态,机器代替还没有那么快,要给我们这些数据民工一口饭吃,同时也要给数据民工一个尊重,让我们这些民工在产业心理与生理上有一个归宿,这样的数据世界才会有秩序的安宁,否则处处是数据漏洞,数字世界时时腥风血雨,这都是大家不愿看见的。